实事新闻:民主党“妥协”的无奈与美国两党角逐的新困局
当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下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时,镜头里共和党议员们的掌声与欢呼声,与国会山另一侧民主党议员的沉默形成了刺眼的对比。这场持续43天的美国政府停摆,不仅刷新了该国历史上政府停摆的最长纪录,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当前美国两党博弈的复杂肌理
当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下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时,镜头里共和党议员们的掌声与欢呼声,与国会山另一侧民主党议员的沉默形成了刺眼的对比。这场持续43天的美国政府停摆,不仅刷新了该国历史上政府停摆的最长纪录,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当前美国两党博弈的复杂肌理
中美高层会晤在即的敏感时刻,一则农产品贸易消息突然搅动全球市场。10月28日中国海关总署官网发布公告,批准ADM、嘉吉等20家美国企业的大豆出口资质,首批300万吨采购量尘埃落定,预计11月上旬装船、12月抵港。这则消息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当天就上涨
贝森特在电视访谈里把数字说得轻描淡写,屏幕外的美国进口商却集体倒吸凉气。废食用油、稀土、锂电池三大命门全在中国手里,加税等于先给自己动脉来一刀。生物燃料工厂老板算得明白:原料成本翻五倍,柴油替代方案直接泡汤,绿能补贴再多也补不回这个窟窿。
如果现在和美国的农业从业者聊一聊,他们会说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受到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运营成本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以及市场萎缩等多重因素叠加给美国农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当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4.2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美分,跌幅为0.47%;小麦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5.07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6美分,跌幅为1.17%;大豆11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0.22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4
2025年的深秋,美国中西部广袤的田野上,联合收割机正奏响一年一度的丰收交响曲。金色的豆浪翻滚,饱满的豆荚在机械的轰鸣中应声而裂,这本该是充满喜悦与希望的景象。然而,对于无数美国农场主而言,今年的丰收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囚禁——大豆被收割,却被困在谷仓里,无处可去
2025年9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竟在社交媒体喊话中国:“快买美国大豆!”这一戏剧性场面,恰是中美贸易战最荒诞的注脚——昔日挥舞关税大棒的强硬派,如今却因豆农的绝望呼号被迫低头。
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丰收之际,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将一些美国农民“推向绝境”。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日报道,美国各地农民都在发出越来越急迫的警告,如果作物无法顺利出口,他们将面临严峻后果。美国农民表示,在贸易战、移民政策、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等多种
本报记者 李迅典从订单减少到化肥涨价,从设备成本提升到供应链被扰乱,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正让美国农民肩上的压力愈发沉重。英国广播公司(BBC)15日引述美国农业团体的话报道称,美国农民“正处于贸易与财政悬崖”。美国《新闻周刊》网站也报道称,全美各地农民在美国总统
2026年7月4日是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250周年,也即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50周年。目前,美国国内已经启动为期一年的纪念活动周期,在特朗普执政背景下,有关活动被打上鲜明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烙印。